2018两会代表装配式建筑相关提案及建议汇总
发布时间:2018-03-28 点击:92952018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多位两会代表提交装配式建筑相关提案及建议。
磨长英:加快推进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提交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全方位发力促进产业发展
“我们广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玉林有一个园区有七八家相关企业。而且他们运用广西的碳酸钙尾料,通过发泡技术生产新型建材,保温防火(词条“防火”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性能优异,还可以制成墙砖,与钢构结合可以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磨长英表示:“当前,我们在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了,现在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全方位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为此,她建议政府应营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在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安装及验收、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建立建筑产业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研究出台与实际情况向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导则,制定和落实各项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市场,形成可持续的市场运行机制。
此外,还应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将住宅建设全过程的建筑设计、构配件生产、住宅建筑设备生产供应、施工建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住宅产品的品质。
同时,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与发展能力。社会层面相关企业要以创新精神对新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机械进行研发和应用,有重点的研究相关高新技术,带动整体建筑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绿色优质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以住宅建设的整体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在保障房建设和安置房项目中带头使用装配式建筑,这样可以帮助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磨长英说。通过项目实施破解成本难题,突出显著优势,推动装配式建筑更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对于建筑工人的培养也很重要。加强工人专业技能的培训,不仅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也有利于维护建筑工人的安全,一举两得。”磨长英认为,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应当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及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工人,企业也应内部培训,培养具备建造相关专业技术及生产、操作经验的职业技术工人。
发挥地缘优势“走出去”
从地缘上讲,广西与东盟国家关系紧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如何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去年,我们举办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高层论坛,效果不错。广西的钢铁、水泥等优势产能也纷纷走到了马来西亚等国家。我们的装配式建筑则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欢迎。”磨长英说。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处在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既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广西处在“一带一路”最便利对接的交汇点和关键区域上,拥有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具有为西南、中南地区乃至中亚各国开拓东盟市场,以及为东盟国家进军中国乃至中亚市场提供服务的良好条件。
东盟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亟需电力供应、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力量支持,对钢铁、水泥等需求旺盛。中国的优质产能可以加大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开创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曹宝华: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春风实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曹宝华:
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春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宝华建议,各级政府应强化引导,加大政策引领力度、推进政策落实,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曹宝华代表建议,各级政府应制定或完善《装配式建筑发展条例》,对装配式建筑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进行设计和规范。同时,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项目各类优惠政策,比如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可享受增值税按比例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此外,把装配式住宅分为多个细分种类,比如适合城市的高层装配式住宅、适合农村和旅游景区的低层装配式住宅,出台分类细则和建筑标准,分阶段重点推进。
曹宝华代表还建议,推进政策落实要增设或扩大装配式建筑监管职能部门(词条“门”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开通装配式建筑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优先提供用地支持。
冯远:装配式建筑推广别搞“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装配式建筑推广别搞“一刀切”: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强,但是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全行业冷静思考。”全国两会期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表示,希望给装配式建筑“降降温”。
=为何需要降温?冯远认为,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且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不平衡,在全国大批量推广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2017年底新出国标《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门槛指标,推广难度会更大。这种情况下,大规模推进有可能出现质量隐患,将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
冯远认为,对于暂时不具备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条件的地区,应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可以先实施内外墙板、预制楼梯等技术成熟、简单易行的结构装配化。同时,政府注重引导,实施税收等方面政策倾斜,用“市场决定装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装配比例”。
苏海明:构筑全生命周期的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苏海明,“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产业的一次革命”:
作为全国第一批、甘肃省唯一一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甘肃建投近两年逐渐开展多种合作研发、大胆试点和投资布局,意在构筑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目前已在兰州新区建设了出城入园企业保障性住房10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小区。”苏海明介绍,“项目采用钢结构与三板体系,加上自主研发应用技术,形成了适合西部地区的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及维护体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申了“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为了紧抓西北市场的先发时机,甘肃建投成立了甘肃建投钢结构有限公司,以钢结构建筑为突破点,发展适合甘肃的装配式建筑。目前,公司年产钢结构达20万吨,可满足大型复杂空间钢结构的厂内预拼装要求;并成立了西北住宅产业化设计研发中心和西北钢结构设计研发中心,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
基于甘肃省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经多次实地考查和借鉴学习,分析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后,去年9月,甘肃建投在甘肃省天水市投资建设了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这是继兰州新区项目之后,甘肃建投强力挺进装配式建筑的又一个大跨步。同年12月,又在甘肃省榆中县投资建设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装配式科技产业园,园区功能包括建筑PC、钢结构构件、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以及技术研发、设计等。为进入“实战期”的甘肃装配式建筑增添火力。
“甘肃建投形成了以天水、兰州新区、榆中三大装配式建筑产业为支撑,以实体为主打的集投融资、科研、设计、钢结构及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装修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全产链。”苏海明解释称。
苏海明建议,在大力推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开展钢结构建筑试点的要求,扶持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甘肃建投在产业链构建进程中已处在行业前端。未来,还将发挥前沿企业的作用,提供实践经验,协同完善标准。
梅建华: 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莱芜市市长 梅建华: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以各种预制构件、钢结构体系为主受力结构,以各种轻质建材为围护体系,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住建部的数据,钢结构房屋建筑面积仅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的6%左右,建筑钢结构用钢量约占钢产量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建筑钢结构用钢要占钢产量的10%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家更达到30%以上。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印发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要求主要考核指标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力争由10%提高到25%。可以说,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虽然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存在较多优越性,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推广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社会认同度低、关键技术受到制约、钢结构住宅墙体开裂和渗漏等质量通病以及隔音效果差等共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技术性难题,虽然对建筑结构安全没有影响,但影响建筑美观和使用功能。
为此,梅建华提议,一是建议工信部、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钢结构建筑示范工作,完善健全钢结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钢结构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推进钢结构建筑产业发展,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钢材(词条“钢材”由行业大百科提供)消费迈向中高端。
二是建议出台加快钢结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项目率先采用钢结构建筑技术和产品,示范带动钢结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研究制定和落实钢结构相关产业补助政策,将其纳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用于弥补增量成本。
四是建议根据钢结构建筑的特点,在钢结构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制定有别于传统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监管政策,助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
邹彬: 要构建好建筑产业工人培训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砌体质量员 邹彬: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95后”“技术能手”“人大代表”这些标签让邹彬备受关注。这是继3年前世界技能大赛后,邹彬又一次闪耀在聚光灯下。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泥瓦匠”到“技术能手”的蜕变。他又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技工”到“产业工人代表”的转变。
当前我国建筑业技术工人队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工人建设相对缓慢。“目前施工现场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专业化不高,仅仅依赖企业举办的夜校和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邹彬这样说道,身处一线,他对现状最为了解。
没有人比邹彬更能准确地诠释产业工人这个词了。作为我国首个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获得奖牌的选手,那时19岁的邹彬根本不懂工匠精神的内涵,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股子倔劲儿和不服输的精神,坚持做砌墙这件枯燥的事儿。他对事情执著、认真的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近年来,建筑业对工程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为了让邹彬的价值最大化,让他担任公司项目砌体质量员的职务,以此提高整个公司项目的工程质量。新项目开工需要他去打样,并担任劳务工人的教练员,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以确保整个项目严格按照样板的标准进行建设。
从纯粹的工人到公司的管理层,邹彬不仅在职务上有了变化,眼界和格局也有了大的转变。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味追求技术水平精益求精的年轻工人,而是在不断思索并寻求新的方法,帮助更多工人提升技术水平。3年里,他已经走过5、6个项目,培训过2000多名劳务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如何培育产业工人,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此次全国两会上,邹彬建议,要构建好产业工人培训体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好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同时,要完善建筑业职业资格认证与薪酬相衔接体系。要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等相对应的薪酬体系。此外,要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筑产业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和生活服务等结合起来,进一步缩短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差距。
作为一名年轻的产业工人代表、一名技术能手,荣誉、名声已不再是邹彬追求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对于22岁的邹彬而言,只是他人生路上的另一个起点。
陈华元: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
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
“我的建议是‘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陈华元说:“雄安新区的建设作为‘千年大计’,在规划建设指导大纲中重点提到三个绿色发展: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三是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未来,雄安新区将会是一座绿色、生态、节能的智慧新城。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建设的新要求,我认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用最前沿的绿色生态技术,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绿色低碳新区将是重要遵循,应该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
陈华元建议:首先,要坚持生态设计的理念。规划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龙头,贯彻落实生态优先建设,首要是坚持生态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注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注重装配式建筑及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注重城市配套设施生态设计;二是坚持生态建设的理念。雄安新区建设要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始终贯彻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理念,充分运用BIM、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集成技术,采用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现场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三是坚持生态运营的理念。目前,生态运营的理念已经由单纯保护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提升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全面可持续方向发展。要加强生态运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生态运营技术路径,利用好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生态运营,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一座绿色、生态、节能的智慧新城。
沈晓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提高房地产的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侯丽军、刘邓)在6日举行的海南人大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示,海南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沈晓明说,之所以用壮士断腕来形容,是因为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对海南来说“很痛、会出血、会很难”,不下大的决心不容易做到;难在海南的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很大,无论投资还是税收都占到50%左右。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要下这个决心呢?”沈晓明说,海南省土地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而外界对房子的需求是无限的,海南不能做房地产的“加工厂”;造了房子,就要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但海南财力有限,配套不起,因此把房地产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将不可持续。
沈晓明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海南确定了三个基本思路:一是岛内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保障;二是改善性需求由市场调节;三是投资性需求靠制度来限制。
沈晓明介绍,海南将根据三个基本思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岛内居民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二是科学调控房地产的规模、结构、布局、节奏,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四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海岸线用地不允许搞商品住宅等;三是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各类炒作,确保不发生大起大落;四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房地产的品质。
限制房地产发展的缺口靠什么来补呢?沈晓明说,海南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力发展热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十二个重点产业;二是大力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我们要科学合理调控房地产、减少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的决心是坚定的。”沈晓明说。
林冠: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贺州市市长林冠:
“我们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速行业重组、淘汰落后企业、消除过剩产能。”广西贺州市市长林冠代表表示,2017年,贺州市关停多家“地条钢”生产企业,涉及产能340万吨。下一步将继续整合现有园区、企业,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中高端、科技型产品。延长产业链,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碳酸钙、装配式建筑和生态长寿经济三大千亿元产业。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18-3-26/44521-1.htm 转载出处:中国幕墙网 点击查看 www.alwindoor.com |
|
|
上一个:没有了
下一个:“低价中标”时代将终结!